导言
最近,一段关于家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众怒。
视频中,一名年仅3岁的小女孩因为撕坏几页书,被自己的奶奶和爷爷轮流扇耳光,整整7分钟,累计41次。
这还不包括手心、头部等其他部位的殴打。孩子的哭喊声、求饶声,让人看了心如刀绞。
更令人愤怒的是,这一切并不是发生在陌生人家,而是小女孩自己亲爷爷奶奶的手中!
01
据女孩的母亲事后描述,她自己在家中也经常受到公婆的辱骂和殴打,丈夫却始终袖手旁观,从未为她说过一句公道话。
如今孩子大一些了,她想出去上班贴补家用,就把三个孩子交给公婆照顾,没想到女儿竟遭此毒手。
展开剩余82%在监控中,小女孩因为撕了几页书被奶奶一掌打懵,奶奶越打越狠,打得孩子跪地哀求:“奶奶别打我了,我错了……”但奶奶毫无怜悯之心,反而变本加厉。
哥哥看到妹妹挨打,多次上前阻止,却也被一同打骂,甚至爷爷上前“接力”,两位老人就这样联手“教训”孙女长达7分钟。
母亲看到监控后,哭着说:“我带孩子三年多都没舍得打她一下,我刚出去上班半个月,就变成这样了。”
很多人看到这段视频时,第一反应是:“孩子爸爸去哪了?”
令人心寒的是,父亲不仅没有制止家暴,反而站在施暴者一边。
他说:“孩子不听话,当然要打。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打大的,不也好好的吗?”
他的这句话,彻底粉碎了这位母亲最后的一点希望。
她不是没有想过离婚,但娘家父母劝她别冲动:“都已经三个孩子了,离婚了你怎么生活?孩子怎么办?”
一边是忍无可忍的暴力现实,一边是不敢脱离的家庭桎梏。这位母亲彻底陷入迷茫和痛苦中。
02
家暴的背后,是一场沉默的“合谋”
在这场家暴中,谁是“施暴者”?表面上看,是爷爷奶奶。但我们必须承认,还有三类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:
冷漠的丈夫
他不但不制止暴力,还把暴力合理化。这种“原生家庭式的教育”,其实是对暴力的传承和纵容。
妥协的长辈
女方父母劝她“不要冲动”,表面上是理智,其实是懦弱。他们无法为女儿撑腰,也无法帮助她逃离苦海。
社会的沉默
这并不是个案。无数家庭中,类似的暴力事件正在悄悄发生。而许多被施暴的妈妈,不是没有想逃,而是不知道该往哪逃。
03
如果你是她,能做什么?
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你是这位母亲,你会怎么做?下面这三点建议,是我作为育儿博主,也是作为一位妈妈,想郑重地说的:
保护孩子,立刻停止托养给施暴者
不论你有多难,孩子绝不能再交给会动手的老人看管。哪怕你辞职回家、节衣缩食,也要把孩子带回身边,保护孩子的基本人身安全,是妈妈的底线。
3岁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心理创伤,家暴不仅伤害身体,更可能留下终生的阴影。这样的环境,绝不适合成长。
收集证据,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
这位妈妈已经有了监控录像,这是极其宝贵的证据。她可以报警、寻求法律帮助,并争取孩子的抚养权。
离婚固然艰难,但与其让孩子在恐惧中长大,不如趁早摆脱暴力、开始新生。记住:施暴不是家务事,是犯罪!
寻求外界援助,不要一个人扛
很多妈妈觉得家务、带娃、婚姻全是自己的事,苦也不说,累也不喊。但家暴这种事,绝对不能“忍一忍就过去”。
你可以找妇联、社区、法律援助中心,甚至在网络上发声。哪怕力量很微小,只要你开口,就可能有人伸出援手。
而不是永远活在“父母劝你忍、丈夫叫你受”的恶性循环里。
果妈寄语
很多人说:“不就是打几下吗?我们小时候也被打过。”但今天的社会不是几十年前,教育孩子不是靠巴掌,更不是靠暴力。
孩子不是发泄情绪的工具,更不是承受代际愤怒的受害者。
这位小女孩被打的样子,不只是一个孩子的惨状,更映照出无数原生家庭、父权社会、女性困境的缩影。
面对这样的悲剧,我们不能只感到愤怒,更要反思:在我们自己的家庭里,是否也存在“不合理却被默认”的“教育”?我们自己,又是否有勇气打破沉默?
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尊重中成长,愿每一位母亲都能拥有逃离苦海的力量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